DB21T 2167-2013 液氯瓶库安全规程

ID

A7F9C832E88F4EF5A9AAD8C0809654C3

文件大小(MB)

0.3

页数:

10

文件格式:

doc

日期:

2016-12-9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13.300,C 67,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规定 1,5 瓶库安全 2,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克京、宋元宁、贾晋英、杨海青、徐广大、曹轶男、马薇、郭洋、金萍,液氯瓶库安全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液氯瓶储存和使用过程的安全技术及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液氯瓶库,本标准不适用于大型液(气)态氯压力容器储罐,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Z/T 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203-2007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T 11651-2008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8664-2002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AQ/T 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液氯瓶库 Liquid chlorine cylinder,用于储存液氯瓶并能够快速完全封闭的仓库,3.2,企业 enterprise,设有液氯瓶库的单位(厂或公司),3.3,紧急吸收装置 emergency absorbing device,氯气应急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吸收液槽、泵等设施,并通过管路连接组成,能够保证在氯气泄漏时紧急启用,将泄漏氯气吸收处理的装置,4  一般规定,4.1 企业应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4.2 企业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4.3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定期评审、修订,4.4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4.5 企业的氯气操作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作业,4.6 瓶库内使用的起重机、液氯瓶均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检验、检测,检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4.7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应急预案,4.7.1 若瓶库内储存液氯量≥5t(临界量),则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4.7.2 对于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4.7.3 企业应制定液氯瓶泄漏事故应急预案,预案的编制应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要求,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培训、演练和适时修订,4.7.4 企业应当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其应急预案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4.8 职业健康,4.8.1 企业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机构定期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氯气含量进行检测,在检测点设置标牌予以告知,并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健康档案,4.8.2 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在瓶库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氯气中毒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4.8.3 企业应按规定,及时、如实地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储存、使用液氯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并依法接受其监督,5  瓶库安全,5.1 紧急吸收装置,5.1.1 液氯瓶库应设置紧急吸收装置,5.1.2 吸收剂可采用氯化亚铁溶液+铁粉、烧碱溶液、石灰水等,其吸收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如下表示。吸收液的配置应按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之一,完全反应后的摩尔比进行计量,(1)Cl2 + 2FeCl2 = 2FeCl3;2FeCl3 + Fe = 3FeCl2,(2)2NaOH + Cl2 = NaCl + NaClO + H2O,(3)2Ca(OH)2 + 2Cl2 = CaCl2 + Ca(ClO)2 + 2H2O,※采用氯化亚铁溶液+铁粉为吸收剂的工艺流程示意图详见附录C;采用烧碱溶液为吸收剂的工艺流程示意图详见附录D;本标准不推荐采用石灰水为吸收剂,5.1.3 紧急吸收装置中吸收剂的数量,除了应满足吸收瓶库内最大一只液氯瓶中的液氯完全泄漏外,还应剩余10%,5.1.4 紧急吸收装置氯气的抽气量,可以以液氯瓶库内的容积计算,宜为每小时8~12次,5.1.5 大量氯气紧急吸收作业完成后,应及时清除生成物并添加足量新吸收剂;生成物的后续处理等应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有关规定要求,5.2 建筑物要求,5.2.1 液氯瓶库、加氯间的耐火等级以及与周边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有关要求,5.2.2 总控制室不应与液氯瓶库、紧急吸收间、加氯间毗邻建设,且应布置在常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5.2.3 液氯瓶库、加氯间应满足存在氯气介质条件下的防腐要求,5.2.4 液氯瓶库应采用全封闭式库房结构,门窗宜采用塑钢等耐腐蚀材料,5.2.5 液氯瓶库可不设冬季采暖设备,但紧急吸收间、加氯间应设置冬季采暖设备……

……